时盛财汇 比“5.17”更猛的房贷政策,终于来了
同志们,比“一成五首付”和“房贷利率无下限”更劲爆的房贷政策,终于实锤了!
虽然没像“5.17”的三支箭那么大张旗鼓;
但有网友神图开路、有平安小作文镇楼,效果依然炸裂。
主打的就是个“悄悄滴进村,打枪滴不要”…
咱们先说近期网上盛传的那张“按揭群友实操图”——
那虎狼之辞,直接让买房的、卖房的、观望的、断供的…集体不淡定了。
核心内容总结一下就是:
从建设银行和兴业银行申请房贷的,可以申请先息后本,不需要等额本息了;
操作也非常那个简单,手机app上申请就行。
笔者深挖了一下,发现它这里面也是有一定条件和限制的:
每月还款本金可以降至1元钱,最长缓冲期24个月,贷款期限不变,利息还得按时还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眼前这两年能有个喘息的功夫,缓冲期一过,每月本金还款额会增加。
这恐怕是申请“先息后本”还款方式最应该考量的代价。
笔者摸排发现,明确表示可以操作“先息后本”还房贷的,目前只有北京、广州、杭州、苏州、南京、东莞、珠海等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建设银行、兴业银行、中信银行、广发银行、浦发银行等。
兴业银行推出的“随薪供”业务支持存量房业主先息后本——
银行根据贷款人资质确定给予2或3年的先息后本期限,期间只需偿还利息,2-3年期满后同样自动转为此前的还款方式。
中信银行的先息后本还款方式明显更加灵活一些——
每次最高可以申请1年,期满后可以继续申请,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可以联系个贷经理在线申请,银行审批资质,通过后才能享受“先息后本”还款方式。
除此之外,像广发银行、浦发银行、农商银行、广州银行等仅在个别城市推出了类似政策,且大多对买家资质或楼盘情况有一定的审核要求。
当然,也有一些大型国有行没把话说死,不排除其它大行试点成功后,后期跟进。
难不成是担心步子迈得太大,容易扯着蛋?
除此之外,平安银行近期发布的小作文同样引起了热议。
里面重点介绍了几种特色还款方式:“气球贷”、“二阶段还款”、“双周供”、“轻松还”…等等等等。
譬如说“气球贷”,贷款前期每期还款金额小、最后一期一次性还清剩余本金,形成一种前小后大的“吹气球”状态。
譬如说“二阶段还款”,前三年按月付息、无需偿还本金,在剩余贷款期限按月等额本息还款,本质上还是“气球贷”的一种。
目前,以上在上海、福州、成都、广州、佛山、合肥、杭州、宁波、重庆、厦门等地的平安分行均适用。
“气球贷”重出江湖,老有意思了。
早在2008年前后,“气球贷”就已经出现了,但当时这种计息方式被认为可能引发风险、且有助推炒房嫌疑,很快就被监管叫停了。
自此,“气球贷”不再是一种主流的还款形态,只是仍有个别银行将其作为某种形式,用于办理各种名目的抵押贷,但这不在我们今天探讨的范围之列。
为了劝大伙儿买房,银行比开发商可卖命多了。
其实这事儿没啥难理解的,银行也是企业,一年到头从种到收,天天地垄沟…
完了回头一看,房贷业务依然是间歇性支楞,持续性不举——
2024年一季度末,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.52万亿,同比下降1.1%,比上年末增速低了0.1个百分点;
但好消息是,2024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净增6095亿,比去年四季度已经好转了太多太多。
政策面全面松绑、市场面触底修复以及信贷面加速放宽…三者缺一不可。
而像这次冲在前面的平安银行,房贷以外的细分贷款领域下行压力其实也相当明显。
改行今年一季度报显示:截至3月末,个人贷款余额18781.30亿,较上年末下降5.0%。
除房贷余额基本盘与上年基本持平外,经营性贷款、消费性贷款和信用卡应收账款三大件均有5%以上的下行幅度。
在房地产加速筑底反弹的档口,充分利用这一主流赛道发力,当然是再合理不过的操作。
各种房贷金融创新,人家银行不仅样样都会,而且样样出类拔萃。
咱们反复强调过,与房地产业务有关的贷款份额,占到中国银行业贷款总额度的40%。
这年月,银行见了买房的大爷,那打招呼的画风都得是——
边点头哈腰,边在嘴上不停念叨:“森赛!森赛!一挖一麻袋!”
目前,先息后本的还贷方式尚停留在试点层面。
咱谁也不是刚从猴进化过来,懂的都懂:从试点到大面积推广,大概率只是个时间问题。
那么问题来了,先息后本对咱们普通家庭来说,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?
咱们来推演一下子,你就知道了——
我家隔壁吴老二得脑血栓之前,买了套总价200万的小三居;
首付100万、贷款100万,分30年等额本息,利率3.75%,月供4631块1毛6。
到期归还本金100万、利息66万7216块1毛3。
后来吴老二因公司经营不善,年龄超过35,不幸被优化,直接败了性了。
月供4631块1毛6眼瞅还不上了,急得白天想、夜里哭,后来“嘎”一下脑血栓犯了,瞅谁都哆嗦。
可要是100万的按揭款,分30年先息后本呢?
66万7216块1毛3的利息分,每月只需要支付1853块3毛8,最后再一把给100万本金还上。
每月还贷1853,吴老二不至于犯脑血栓。
以上,我们探讨的还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状态,但现实是:
银行能真给你批30年先息后本吗?
可能性不大。
即便以后“先息后本”大面积推广,也很可能是3、5、7年,最多10年就得部分甚至全额归还本金。
就算按揭100万,3、5、7年之后归还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本金,你真的确定能一把拿出来?
这恐怕取决于这些年里,贷款人的财务情况、家庭储蓄情况甚至房产流动性与议价能力。
很明显,以上问题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。
但是,有一件事可以确认:一旦贷款人选择“先息后本”,那么,银行的收益大概率是有确定性的。
利息,也就是银行的实质性收益,在“先息后本”的玩法之下相当于得到了保障。
按揭利息是以本金为基准计算出来的,贷款人在较长时间内未归还本金,那就意味着计算利息的基准值是一定的,实际利息比等额本息计算下来要更高。
从这个角度看,“先息后本”的本质,对银行来说是变相增收,可对贷款个人而言是压力后移。
不仅后移,最后算总账时压力还更大了。
再一个,由于你在长达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都未归还本金,天量债务余额的压迫感也会如影随形。
犟嘴的话,可以找个这两年做过经营贷的大仙问问,观察观察他的生活状态。
除非自己真是有公司,而且经营得不错,否则很可能不比隔壁吴老二强太多。
所以,如果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,想在普通二三线城市买套刚需房,那“先息后本”的玩法大概率不适合你。
既然“先息后本”、“气球贷”啥的有这么多bug,那它究竟适合啥样的家庭呢?
真正不差钱的,能买高能级城市、高流动性房产的最适合。
这也印证了那个颠扑不破的铁律:爱飞向不缺爱的人,钱流向不缺钱的人。
原因很简单,真正决定信贷质量优劣的,其实是贷款锚定的投资标的物的质量。
大伙儿可以动脑子想想,你买东西为啥加杠杆?
小白会说“因为缺钱”,但老炮儿的第一反应必须是“借力打力”。
你能“借力”说明你有本金积累,你敢“打力”说明你有未来预期。
我们说过太多遍了,值得高杠杆买入的一定是核心资产——
要么本金涨幅跑得赢大盘和通胀,要么产生的现金流不仅能cover掉信贷成本,还能反杀绝大多数人的薪资水平。
当然,同时具备以上特质的资产,一定伴随着高流动性。
如果上述几样都不占,你还要放大杠杆去买,那大概率就要“献完青春献子孙了”。
别说脑子进水的,脑子进恒河水的也不该干这个事儿啊!
不然,为啥部分银行放款,允许“先息后本”的要重点审查贷款人的工作资质和房产品质呢?
尽管银行是为了最大程度做好风控,但我们也可以把这当成一组反向指标,来窥探“先息后本”玩法下的楼市价值逻辑。
一旦“先息后本”玩法加速推进,那么,以下两大趋势恐怕将无法避免——
其一,优质城市、优质板块、优质房源的价值会加速回正甚至一骑绝尘;
其二,处在K型分化下端的城市、板块、房源,将很难重新具备投资价值。
这是未来的增量债务流向决定的,无法以个人意志为转移。
最近一段时间,“房价依然调整到底”、“市场已经回归到合理水平”,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。
我们能明显感觉出来,核心热点城市的成交数据和带看情绪都起来了;
就连我们这么个自媒体平台的评论区,问“这儿能不能买”、“那儿能不能买”的朋友也多了起来。
时间仿佛一瞬间回到了2021年甚至更早以前。
在这里,我可以大大方方地做个统一回答:
如果,你想买的是全国排名前列的一二线城市,产业和商学铁四项配套至少有一半能打,那完全可以紧张起来,好好看看房子、好好谈谈折扣。
只要城市、区域板块配套以及房产品品牌、品质有保障,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践行先息后本,也未尝不可。
如果,你想买的是弱二线甚至三四线老家,无论商业配套、学区配套等等有多么天花乱坠,我都建议你三思而后行。
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观点是:在这样的城市里,至多保留一套房子就够了。
今天,也依旧是这样,这是未来的产业能级、人口流向乃至债务增量合力共振的结果。
我们最应该做的时盛财汇,恰恰就是顺势而为。